果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果树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消息】2万英山妹转响宁波缝纫机图

发布时间:2020-12-25 16:40:29 阅读: 来源:果树厂家

图为:缝纫妹的寝室和女大学生宿舍差不多

图为:宁波街头随处可见企业招工车,有意向的农民工直接上车赴厂区

11年前,当英山小姑娘小杜和40多个年龄相仿的姐妹踏上宁波这块土地时,她们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代劳务品牌的拓荒者这是英山首次向外组织输出缝纫劳务人才,也是日后成为中国男装行业翘楚的罗蒙集团首次引进外来务工人员。

此后的11年,超过2万英山妹前仆后继赴甬(宁波简称),罗蒙、杉杉、雅戈尔这些国内响当当的品牌服装生产线上,都留下了她们辛勤工作的背影。“英山缝纫工的数量绝不是最多的,但她们技术好、工作踏实,深得厂方青睐,每年这些大厂都要去当地招工。”宁波市就业管理局公共就业服务科科长陈发泉如是评价英山缝纫妹。

11年后,当90后的英山缝纫妹小艺再到宁波时,已不再背负“补贴家用”的负担,长长见识,才是她们最热衷的。在内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11年赴甬路开始走出新步伐。

拓荒者让宁波认识英山

“我记得最多的一次,带着1.3万元的现金回家交给了父母。”说起这,27岁的小杜笑了。

11年前,小杜是英山首批向外输出缝纫务工人员之一,来到了宁波罗蒙集团,成为一名制裤工。和所有“开荒者”一样,初中毕业的小杜当时最大的想法是赚点钱,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当年我考上了普通高中,说心里话,我更想读书。”小杜对记者说,但当时家里经济比较困难。

11年前,劳动权益保障还是个模糊的概念。3个月培训后,小杜正式成为一名没有底薪、凭计件拿薪酬的打工妹。“那时候工作不熟练,计件少,没挣什么钱。”小杜说。父母心疼不满17岁的小杜在外谋生,只求她自己过好,并不奢求带钱回家,但她每年回去都不会空手。

更令小姑娘难受的是每日大劳动量的工作和缺亲少友的孤独。当时,厂方提供的宿舍是5人一间,看电视成为大家不多的娱乐。经过12个小时的高强度的劳动,晚上8点回到寝室,她们只想快点上床休息。但不论前一天加班到多晚,第二天早上6点多,小杜都会准时起床。

几年的坚持,小杜熬成了熟练工,更为家里带回了真金白银,乡亲们开始效仿,英山本地也建起了10多个培训基地。吃苦耐劳又有技术基础,让英山的缝纫妹更为抢手。

据英山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段志华介绍,最紧俏的时候,企业愿意出600元/人的费用招人,在他这边招不满,还会从乡镇培训点直接“抢人”。

工作干好了,收入自然水涨船高。现在小杜不仅有底薪,再加上各种奖金,像她这样的熟手,一个月能拿2500元,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只有8小时。小杜在当地成家结婚生子,工作之余她有了更多乐趣。小杜说,娘家经济状况也好转了,不再需要补贴。

90后赴甬步伐更轻快

对于1992年出生的小艺,很难理解当年小杜来到宁波时所背负的家庭责任。当她听到小杜当年的生活环境时,禁不住说:“这也太苦了,怎么能坚持多年呢?”

小艺本来考取了一所三本院校,但她放弃了,决定早点出来见世面。“宁波跟我们有合作,往返有车接送,工作好找、免费食宿,我就选择宁波了。”

段志华说,像小艺这代人,基本上都是高中、中专毕业。她们选择职业更为灵活,如果有其他机会,她们愿意改变。

据记者了解,1988年之后出生的英山妹,基本上在一家工厂工作的时间就是2—3年。家庭环境的改善,不用靠她们养家,也给了她们自由选择的底气。“我现在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大部分都花费掉了,家里也没要求我带钱回去,但每次回家还是会给父母买些东西。”小艺笑着说。

跟小杜当初相比,小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在宁波住的是两人一间的免费宿舍,有空调和电视,婚后厂方还会免费提供独立的夫妻房。由于这两年招工越来越难,厂方管理也更加人性化,工作时有私事,只需跟组长请个假就行,外出不超过4小时就不扣工资。

小艺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23岁之前换工作。她说:“我想在家乡做点小生意,比如开网店,成本低,而且我对服装也蛮懂的。”

会不会和小杜一样,在宁波找个当地人结婚呢?小艺笑得更灿烂了,她说:“如果缘分来了当然可以,人生本来就是有很多种可能。”

一个品牌带动两地经济

虽然小杜和小艺是如此不同,但她们却有一位共同的榜样,她就是第一批来宁波务工的“大姐”周燕。当记者联系上她时,周燕正和家人在温暖的海南度假。

2000年,周燕经过培训后被派送到罗蒙集团。勤奋好学的周燕,干得有声有色,先是小组长,后又担任团支部副书记。几年前,当罗蒙集团准备开拓中部市场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能干的周燕,如今经过多年打拼,周燕已成为罗蒙在湖北多个市区的总代理商。

据了解,英山近11年来输送的2万多名缝纫妹中,有200多人被提拔为线长、领班或部门主管,有10人作为人才引进落户宁波,有1000多人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

段志华说,现在英山全县已建立缝纫培训基地18处,与宁波16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年输出缝纫工超过2000人,务工人员月收入2000元左右,最高达3000元!2006年,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为英山县政府颁发了全省十大劳务品牌“荆楚缝纫妹”的牌匾。2007年,“英山缝纫妹”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目前,全县从事服装产业的人数达8000余人,不少英山农民依靠这一品牌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同样,英山每年输送的高素质缝纫工也促进了宁波制衣产业的发展。以宁波某大型服装企业为例,每年需招工2000多人,仅英山一地为其输送的人才就高达600人左右,占比接近3成。

新一代的诉求决定未来

第一代缝纫妹的艰苦创业,为英山劳务品牌在宁波打响了知名度,让英山和宁波实现了双赢。但在小艺这一代进厂之后,“用工荒”逐渐成为宁波热门词汇。

在大姐姐们看来,年轻人吃不了苦、自尊心强,导致她们不能坚持。但小艺认为,该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才是她考虑最多的问题。第一代英山裁缝妹,因为生计走上奔赴宁波的道路,11年之后,像小艺这样的90后开始扛起了英山缝纫妹的大旗,她们的诉求决定了“英山缝纫妹”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车间有60多个工人,组长才2个人,打工上升的渠道太窄了!”小艺说,更关键的是,相比小艺现在的收入,组长每个月也就多拿1000元,吸引力并不那么大。

“现在内地经济也很活跃,形成了和沿海争抢工人的局面。”陈发泉对记者说,如果宁波开出的工资不能超过内地700元以上、没有更好的晋升机会,几乎无法抵挡“就近就业”的诱惑。

实际上,在宁波等地遭遇“用工荒”的同时,近2年来,英山却开了十几家制衣厂。据段志华介绍,这些企业不少都是外地客商创办的,看中的就是当地劳务品牌。“现在不是人求事,而是事求人,哪里有劳务资源,哪里就有企业过去。”

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大背景下,英山缝纫妹一心奔向宁波的旧模式,已经悄然出现变化。对于英山这样坐拥优势劳务资源的地区,只有考虑新一代缝纫妹的诉求,才能给这个知名劳务品牌带来更新的发展和变化。

记者手记

新觉醒新表情

20年前,一部名为《外来妹》的电视剧红透大江南北。从此之后,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打工,似乎成为全国各地农民们致富的“捷径”。一批又一批蜂拥而至的劳动力,成为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飞跃的基石。

高强度的劳动、低廉的工资,“人口红利”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最有竞争力的产品。现在,廉价劳动力正在渐渐成为历史。

20年后,通过本次宁波实地采访,我看到更多的是,新一代农民工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不再像上辈人那样“不求回报”地出卖劳动力。上一辈当年的付出,创造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现在他们追求合理的报酬、福利以及提升空间,也正倒逼着企业改变过去的经营方式。

在宁波,很多企业管理更人性化了,不仅开出高工资、提供夫妻房,甚至为几千个工人精心准备生日派对。也许,这只是中国企业转型的第一步。

但像90后的小艺们,期待着深层次的转变。这个巨变将如何发生,现在还说不清楚,从最直观的印象看,小艺的笑脸,才是中国农民工应该拥有的表情。当农民工们都拥有小艺这样的笑脸时,这个巨变就快发生了。

忻府癫痫医院

龙岩癫痫医院

沈阳外阴白斑治疗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