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果树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李世民的父亲是谁是否杀了自己的父亲-【xinwen】

发布时间:2021-10-12 11:48:28 阅读: 来源:果树厂家

李世民的父亲是谁?是否杀了自己的父亲?

李世民的父亲就是唐高祖李渊。

李世民登基后如何对待老爸?

打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起,李世民安插好亲信,掌握了军政,坐稳了江山,惦记起被冷落软禁了多时的老爸。

“自是,上以军国无事,每日视膳於西宫。”(《旧唐书》)这时候,李世民闲暇无事时,几乎天天要来探视一回父亲,并且亲自照看老爸的饮食。

李渊最初让位时,被安顿在大兴宫(太极宫)居住,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把老爷子搬到了大安宫。——从此和政权没一毛钱的关系,安安静静,好好养老。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冬,李世民前往陇州、岐州,前呼后拥到贵泉谷打猎,返回时又在鱼龙川围猎,李世民亲手射死一只鹿。皇上神武,花鹿毙命,可这鹿咋处理呢?鹿肉大补,滋肾壮阳啊,李世民让人抬着这只鹿,带上其它野禽,一起送到了大安宫,让老爸去享用。

李世民登基后如何对待老爸?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三月,太上皇李渊难得地在两仪殿搞了一次外事活动,设宴款待西突厥使者,太宗皇帝率重臣出席。

席间,李渊看着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大舅哥、好哥们——说:“当今蛮夷率服,古尝未有。”——这是老爸在借机恭维儿子。随后他又以酒赐太宗——分明是给儿子敬酒,史家愣说成“赐”。

李世民当然这会儿很大气,得给老爸个面子——必须的。世民举杯首先祝老爸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接着挺动情地当众讲:“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尊圣旨,岂臣之力!”这万家安乐四海归心的盛世大唐,可都是依靠您老的圣明领导才换来的啊!儿臣哪有这个能耐。言罢,李世民叫上媳妇长孙氏,夫妻双双给老爸搛菜添酒,又送给老爷子好多衣物服饰,一家人显得其乐融融。

同年,太宗皇帝在城西检阅军队,邀老爸到场观看,又带着老爸一起慰劳将士。返回后在未央宫设国宴,三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老爷子李渊喝得有点兴奋,来劲了,宴会上一会儿要突厥可汗给跳支舞,一会儿又要南越来的酋长现场做首诗,然后大声笑道:“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又一个开天辟地头一回的恭维。

李世民知道这是老爷子又在讨好自己,忙举杯祝寿曰:“臣早蒙慈训,教以文道;爰从义旗,平定京邑。重以薛举、武周、世充、建德,皆上禀睿算,幸而克定,三数年间,混一区宇。天慈崇宠,遂蒙重任。今上天垂祐,时和岁阜,被发左衽,并为臣妾。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

李世民还了老爸一顶大帽子——儿子早年承蒙慈父您的训导,教给我知识和技能,后随您举起义旗,平定京师,接着消灭了其它各股势力,您将家国重担交给儿子我,靠老天保佑,天时地利人和,物阜年丰,胡人蛮夷如今都乖乖向我大唐俯首称臣,这一切,哪里是儿子我的功劳,全来自于您老的神机妙算啊!

还是在这一年,政权在手,天下太平,老爷子基本成了公众视线外的人物,李世民决定在长安宫城外东北处,给乖老汉专门建个更清静安逸的地方——大明宫,公开的说法是作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

可惜李渊没这福气,工程开工第二年他就走人了——一命归天,大明宫因此也就施工暂缓。直到李渊的孙子唐高宗李治时,才又恢复续建完成。

李世民:杀兄逼父夺皇位是真的吗?

唐高祖李渊,按说是个幸福的父亲,因为他有三个英勇无比的儿子,个个骁勇善战、智慧过人,曾经帮助他南征北战、夺取天下。但就是这三个儿子让他头痛不已。长子即太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作为父亲,他不偏袒任何一方。但作为皇帝,他必须有所取舍。最终他选择保护长子的地位,削弱李世民。

眼看形势对李世民越来越不利了,不甘为空头王爷的李世民会采取什么手段反击呢?空前绝后的玄武门事变,又会引发后人多少思考呢?

公元六二六年六月四日上午,唐朝都城长安,皇城内被称为“海池”的湖泊中,一艘彩船缓缓漂着,船上坐着唐高祖李渊和几位大臣。李渊看看已经升高的太阳,心里有些着急,他等的是自己的三个儿子。此时,在皇宫的北门玄武门,正发生着一场血腥的谋杀。李渊怎么也不会想到,互相残杀的正是他三个儿子,凶手就是他的二儿子李世民,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事变。

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正式传位给他的皇子李世民。

李世民杀兄弑弟,李渊为何不加追究,还传位给他?这其中又包含着怎样的夺权阴谋呢?

三兄弟间的明争暗斗

李渊有很多孩子,他起兵时,已经成年的就是这三个。三人各有特点。长子即太子李建成,因为争权失败,所以正史史料对他很不利。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在唐代一些野史、笔记中,留下李建成的形象,说好话的还是有。这个人比较沉着冷静,心胸也比较宽博,为人比较仁厚。因为第三子早死,四子李元吉是勇猛战将,没有太多心计,性格刚烈勇猛。二子李世民,抱负远大,识度过人,特别勇毅果敢,善于捕捉时机,一有时机就敢于全力出击。

从李渊准备起兵开始,三兄弟间的明争暗斗就拉开序幕了。当时,隋末动乱,隋王朝跟叛军的主要战场是在河南、河北和江淮一带。当时,李渊的身份是太原留守,庇护长安,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军事资源和物资资源都充分,距长安也特别近。所以一开始,李世民就比较着急,不断催促父亲,天下大乱是动手的大好时机。

李渊按兵不动。当他看到大势已去,就及时地发动,组成两路大军,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左右两路大军,直发长安,很快把长安拿下了。然后先建立王朝再平定天下,建唐朝,改号为武德,把各路割据的军事势力平定下来,最后建成唐王朝的统一。

从最初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各带一支部队直扑长安时,难说谁高谁下。后来平定天下中,有几个大战役,主要有六个,其中四大战役由李世民指挥,显示出他的超凡勇气和能力。

李世民那么骁勇善战,已经对当时的长子李建成构成相当的威胁。唐王朝开始建立时,就确立了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李渊的计划很清楚,而太子作为王朝继承人,责任是维护中央朝廷的运作,建立自己的威信,培养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不去领兵打仗也是一种合理安排。

随着李世民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军功越来越显赫,特别是中原的一场大战,同时灭了当时最大的两个势力,王世充加窦建德,让他居于人下,恐怕他是不能够接受的。

历史上有个故事。李世民有一天和他手下的重要谋士房玄龄,换上普通百姓衣求见著名道士王远知,王远知一眼就看出来,李世民不是寻常人。他说了一句话:“大王将为太平天子,望好自珍惜啊!”李世民当时听完以后,只是摇摇手。这个局很可能是房玄龄事先和王远知串通好了,目的是挑动他内心的宏大理想。

开国时代的君臣关系跟太平时代的君臣关系是不一样的。开国时代,所谓君择臣,臣也择君。那些有才智的人,他要选择一个对他来说最合适、最有希望的人,跟着他干事。房玄龄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代名相。在房玄龄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过程中,打下一个地方,他关心的不是财宝,不是美女,而是这个地方政府的图书户部,就是说这个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文献,准备治理天下用。

房玄龄一开始就是一个有心人。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中,这样的有心人不止一个。后来秦府十八学士,个个都是非凡的人才。

如曹操时代,两个孩子曹丕、曹植,他特别喜欢曹植,后来发现曹植不稳当,决意要确立曹丕作继承人,他马上把杨修杀了,把曹植手下的最主要谋士,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人都给清除了。

换到李建成和李世民。按照李渊的想法,天下大定后,权力要归到李建成那儿,那么秦王府的这些人,还有什么好下场呢?都得拔毛。他们当然心里很明白。

李世民是有心要跟他的大哥一争高下的,不过之前一直都在暗地里。

从武德元年建立唐王朝,打仗到武德七年,天下大定。以后就出现一个局面,太子李建成主持中书,且是名正言顺的皇权继承人。那么秦王李世民功勋卓著,天下无人可比,手下谋士如云、战将如云,这就构成了一种力量的不均衡。李世民天生的英雄胆气,不能庸庸碌碌。兄弟相争不可避免。

朝中大臣和地方的官员都分成两大阵营。要么偏向李世民这边,要么偏向李建成。

平衡被打破

武德五年,河北刘黑闼叛乱。要派兵去征讨,通常这些事情都是李世民去干。这时魏征出来,他原是李建成的亲信和主要谋士。魏征就跟李建成说,秦王这些年功勋、声望越来越高,您要是不去建立一点军事功勋的话,不足以号召天下。

于是李建成去打这一仗,成功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平叛刘黑闼,李建成是跟李元吉一起去的,李建成跟李元吉达成了一个协议,将来让他做皇太弟。说白了,我的皇权将来不传给儿子,是传给你兄弟的。本来李元吉对他的两个哥哥,大体中立。但是这么大的好处放在面前,他当然就跟着李建成走了。

这是兄弟争斗中形势变化很大的一步,平衡被打破了。史料中记载,李元吉建议李建成要杀掉李世民。还有一次秦王到李建成那儿去喝酒,喝完酒回来就咳血,很多人当然认为这酒里面有毒,想毒死李世民。种种事情似乎都是两兄弟对李世民不利。

在这个过程里,李世民也有不少动作,比如有一件事,历史上比较模糊的,就是杨文干事件。正史中是这样记载的,说当时建成私命杨文干招募勇士,送到京城,然后趁机发动兵变。后来被人告发了,杨文干干脆就举兵反叛了。

据说,李渊听说这事之后,勃然大怒,派李世民去镇压杨文干,据说还说了这样一段话,李建成这样不行,将来把他流放到蜀地去。你打平了杨文干后,太子就由你来做。但唐人野史笔记中,有人说是“人妄告东宫”,一场诬陷。

实际上,从结果来看,玄武门事变时,李世民手下也招募了很多勇士。当时兄弟相争,各人都在培植自己的武装势力,所以招募勇士或许有,但跟叛乱没关系。李世民实际上借这个由头去打击李建成。

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史料中,基本上描述都是建成、元吉两兄弟如何去害李世民。只能从蛛丝马迹里去辨析。

当时李渊离开长安避暑去了,这时告发李建成谋叛,引起李渊的疑心。杨文干事件结束后,李渊对李建成并没有任何举动,而是更加信赖,李渊换太子的事是后人编造的,为李世民做皇帝的粉饰。总之,杨文干事件,推手就是李世民和谋士。

李渊的取舍

形势不利于李世民,但关键就要看李渊的态度。可两个儿子都是豪杰,李渊该如何取舍呢?

太子的地位是不能动的。减少矛盾冲突的方法,就是一步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让他渐渐失去兵权,失势,最终让他做个空头王爷。

到底谁成为被拔的第一根毛呢?尉迟敬德,又叫尉迟恭,他跟秦叔宝历来都是贴在门上的,成为门神。通过诬告,把尉迟敬德给下到牢里,判他死罪,对李世民刺激太大了。李世民有一个特点,他对死心塌地跟着他的那些人确实好。这事对他来说不可容忍,他跑到李渊那儿去,不跟你讲道理,这人我就是要了。秦王一发飙,谁都得犹豫。就把尉迟敬德给放回去,但就引起秦王府的那些谋士、战将惊悸。敲山震虎,人人自危。

第二根毛拔谁呢,秦王府的一名勇将,程知节即程咬金。定罪这个方法不好,就把程咬金派到康州去做刺史,程知节称病不去,他跟李世民说,你的股肱、臂膀、羽翼快给人剪干净了,剪完了你还能自保吗?我拼死也不去,问题就在于大王要早日决断。

秦府的人对李世民强烈推进,但李世民这时还下不了决心。拔毛行动还在继续。那两位是战将,这边是两大谋士,就是后来的贞观名相,房玄龄、杜如晦。说这两个人老是挑拨李家的兄弟关系不和,从此以后不许踏入秦府一步。事情进展到这儿,那可真紧张了。从史书记载看,看不到李世民事先有多少动作。但他实际上做了很多的准备。只是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突厥突然进犯。这时李元吉本应带兵征讨,平定边关。可李元吉提了个要求,得带点精兵强将,手头人马不够,要带秦府的人。

摊牌与结局

在李建成、李元吉的鼓动下,李渊最后下决心摊牌,一下子釜底抽薪,把毛全拔光了。李世民被逼到了墙角,再不反击就要功亏一篑。他的态度却很犹豫,在史料上看,李世民的态度一直是不明朗的。他不着急,可是他手底下的人都差不多要跳出来拼命了。

尉迟恭、长孙无忌赶紧就找李世民,说,如今嫌隙矛盾已经形成,一旦祸乱发生,生死存亡在此一线。然后,李世民就叫了尉迟敬德去找两谋士房玄龄、杜如晦,赶紧回王府。房玄龄答,皇上下了指令,如果私自奉召,怕有杀身之祸。李世民跟尉迟敬德说,你带着刀去,不回来就把头剁下来带给我。

这下把李世民的血性给激起来了。房杜二人秘密潜回秦王府策划。李世民给他父亲上了一道密奏,一说李建成“淫乱后宫”,二说李建成跟李元吉兄弟俩密谋要杀害我,准备在送李元吉出征的宴会上把我杀死。爹,你看怎么办?

最头疼的是李渊,他想把三兄弟叫在一起,好好调和一下。可是李渊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一场腥风血雨的玄武门事变发生了。

李世民早有预谋,一个关键是玄武门禁军的将领常何。整个布局就设置在这个地方。常何是李建成的下属,李建成做梦也没有想到。

他们进玄武门后,人影闪动,回头去看是谁,李世民一马跃出,一支箭“唰”就穿过去。李世民是个神箭手。李元吉扑上来就把李世民的弓夺下来,拿着弓弦要勒他的脖子。这时,尉迟敬德从后面赶过来,一阵乱箭把李元吉给射死了。太子身后也有人马,双方就开始争夺玄武门,尉迟敬德把建成和元吉的人头割下来,走到城头上,向攻打玄武门的人示众,战事才停。

李世民出手非常狠,他有他的考虑。他所面对的,不是李建成、李元吉,还要加上皇帝父亲李渊,他的力量跟他们是无法对抗的。太子府也是谋士如云、战将如云的,他们岂肯罢休。

杀了两兄弟后,李家兄弟的事已经解决,若老子再杀他,那李家的家业就扔了,不可能。所以这个事实李渊必须承认。在玄武门事变后的第三天,李渊就下诏了,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过了几天,李渊表示要退位,两个月以后,正式传位给李世民。天下大定。

再换一个角度,在对付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时,李世民非常狠。但对于太子府中东宫名士、僚属,他倒是非常宽容,这里面就包括魏征,史书里记载李世民跟魏征见面时,很有意思。话里玄机,双方于是建立了一种默契。

所以,魏征有一句话,大臣有忠臣和良臣之分,我只做个良臣就可以了,因为他做不了忠臣。

玄武门事变是“正义”的吗?这是后人争论了一千多年的话题。从道德角度来说,李世民杀兄逼父,后来的儒家,包括朱熹等,对李世民的道德评价很低,觉得他这种行为近乎于禽兽,说得很厉害。

如何看待这种道德的评判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一分为二说,从传统道德来说,这确实不能接受。但对于历史人物,归根结底,还要看他历史上做成了什么,他对这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贡献。那李世民无可指责,甚至很难比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人里他都是出挑的。终究说,在他手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宏伟、最灿烂的王朝。当然不是说是他一个人的功绩,他造成了这样一个历史契机。

很多人都问,说李建成表现也不差,而且胸怀更广、更宽厚些,如果当皇帝会如何?没有办法回答。因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无法评价。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后,他心里就一点惭愧,或一点悔意都没有吗?历史人物很难猜测。但是他后来做的事中跟玄武门事变有关,他是想把自己作为一个英明君主的形象留给后世的,所以做皇帝后,他表现出很多对儒家道德标准的尊重,比如说,从善如流,鼓励节俭,对臣下宽厚仁爱,实际上他给自己挣道德分,试图弥补他在玄武门事变中失的分。李世民做得还是成功的,在很多人心目中,李世民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君主,而常常会忘掉他血腥残忍的谋杀。

肝癌免疫治疗费用

北京卵巢早衰治多少钱

301医院胃癌免疫疗法